深度!6月份,我国M2暴涨11.3%,但CPI增速为零,该如何理解呢?_PEN:PEN

下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最近一年来的发展趋势——逐步下滑,由2.5%到2.8%区间,降至当前的零左右;由温和性通胀,转变为在“通缩”边缘挣扎。

纳入居民家庭购物车里面的商品,在一年前需要支付100元人民币,但现在仅需要支付97.5元。或者说,同样都是100元人民币,当下能购买到的商品数量,要比一年前多了2.5%左右。

以太坊的能源消耗在合并为权益证明后下降了99.99%:金色财经报道,Watcher.Guru发推表示,以太坊的能源消耗在合并为权益证明后下降了99.99%。[2022/12/25 22:05:57]

人民币,对内升值了

与黄金、白银这些贵金属不同,现在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本身就是一张纸罢了,几乎没有什么成本与价值。如果我们采用电子支付,利用信息技术取代“纸张”,那这个货币本身的价值趋近于零。

但这个自身价值趋近于零的“货币”却能在市场上兑换到我们需要的各种商品、服务,这表明:在自己国家内部,货币的真正价值在于“交换”,体现的是“单位货币能交换到的商品数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依托区块链等技术探索能源发展新模式:2021年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包括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鼓励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其他终端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鼓励聚合利用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用户侧储能等分散式储能设施,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结合体制机制综合创新,探索智慧能源、虚拟电厂等多种商业模式。[2021/7/25 1:13:45]

荷兰鹿特丹港测试基于区块链和AI的可再生能源交易:荷兰鹿特丹港的区块链子公司Blocklab一直在尝试去中心化电力交易系统,以帮助降低成本并优化微电网上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该系统名为Distro,由Blocklab和S&P Global Platts共同开发,已经试用了两个月。Distro使用区块链技术、智能合同和人工智能(AI)来支持商业消费者对可再生能源的分散和高频交易,以优化和管理他们的能源使用。该试验涉及2000万个经过区块链验证,清算和结算的交易,这些交易累计使商业用户的成本降低了11%,并使本地可再生能源生产商的收入提高了14%。(Cointelegraph)[2020/10/6]

这犹如跷跷板!一头是商品,一头是货币。在商品数量保持相对不变的时候,货币多了,那物价就上涨——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需要支付的货币越来越多,这就是通货膨胀。

动态 | 捷豹路虎与IOTA合作进行DLT跟踪汽车能源的概念验证演示:据IOTA官方博客,IOTA与汽车制造商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合作,进行了使用DLT跟踪汽车能源的概念验证(PoC)演示。此次展示的目的是向公众展示捷豹I-Pace在特隆赫姆发电厂的能源来源和使用情况。(cointelegraph)[2019/8/31]

请再一次理解“通货膨胀”,它由“通货、膨胀”两词组成。通货,就是货币的代名词;膨胀,就是货币看起来变得更多了。货币供应量超过市场需求,伴随的必然是物价要上涨。

矛盾点,来了

2023年6月份,我国M2余额提升至287.3万亿,同比上涨11.3%。货币供应数量涨幅再度达到两位数,但我国的CPI涨幅却下滑至零,几近于通缩啊。

上文不是说“货币数量多了,那物价必然上涨,通胀水平上扬”吗,那为什么和CPI走势不一致呢?这种异化现象,该怎么解释呢?

西方经济学根据流动性的大与小,将货币划分为M0、M1、M2。M0是存放在市场上的货币,流通性最强,最容易转为消费、投资……

M1是在M0的基础上,再纳入活期存款。活期存款也非常容易转为消费、投资,能较为快速地出现在流通市场。

M2则是M1的基础上,再融入了各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其他存款等。

在咱们国家,很多人将自己放在银行里面的钱转为“定期存款”目的是获取利息,不是为了方便拿出来消费、投资——这些钱如果放在那里不动,并且还要将更多的钱都转为定期,那市场上真正流通的货币反而相对不足了。

今年6月份,我国M2与M1再度出现了巨大的剪刀差。其中,M2暴涨11.3%,但M1仅增长3.1%——这个增速必然远低于我国二季度的经济增速,真正流通的货币数量增幅低于经济增幅。

那我国的CPI还能上涨吗,不出现通缩已经万幸了!由此我们得知:M2和通胀之间没有必然关系,那些说M2高企,物价必然上涨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咱们国家的居民倾向于储蓄,尤其是定期储蓄。如果M2不断高涨是由定期储蓄推动的,那这个广义货币供应量“只是看起来变得更多多而已”,背后隐藏的是真正用于流通的货币增长相对不足了。

在咱们中国,M1与物价涨跌之间的关系反而更紧密,西方宏观经济学重点关注M2与通胀之间的关联,似乎不太适应我国。

人民币,对外贬值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0ms0-3:105ms